【Cheers雜誌】 文/� 2000 ��懿妍 圖/SteakSauce

與其假裝規避風險,倒不如正面迎戰,培養「從容接受衝擊的能力」。

以「獨立的身分」界定自己

當企業平均壽命早已短於工作者的職業壽命,將自己的身分定著在固定企業的頭銜上,不見得是個加分選項。

你是獨立個體,因此要以專業而非頭銜來定義自己,打造一個獨立於雇主、職稱外的身分。在愈多人看到你的地方,愈要讓專業被看見。日後轉換舞台時,就有一個可以帶著走的身分。

例如,在社群網站Twitter上的自我介紹欄(Twitter handle),讓你用(中文)160個字描述自己。你可以寫上個人的強項,像是「媒體科技專家及策略家、薄餅專家」、「都市計劃專家、互動圖表大師」等。

你也不妨到名人的Twitter看看他們如何創意地自我介紹。例如,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(Hillary Clinton)是這麼描述自己:「老婆、母親、律師、女性與孩童保護者。前美國第一夫人、參議員、國務卿、作家、養狗人士、打破玻璃天花板的人……」。

            

在現有工作做橫向+縱向連結

未來新興職務多屬於整合型工作,很少只用到單一技能或專長。因此,你要以本身的核心能力為中心,向外輻射,長出其他可以應用得更廣的能力。

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今年6月在台灣大學的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說時,就告訴台下的年輕人:「只有一種專業技術,無法天下無敵。」

他表示,包括傳統科技、資訊科技、生物科技等產業,都快速地在進行跨領域整合,甚至,智慧型穿戴裝置也不再是電影裡的場景,而這些發明,都需要跨領域創新能力。「未來社會需要的是科技、管理及藝術的T型人才,」施崇棠說。

對職涯的想像要跳脫單一路徑

當工作面貌快速變動,太過精細的職涯規劃,像是工作1年要完成什麼目標、3年要升到哪個位置,往往顯得不合時宜且缺乏彈性。

Facebook營運長桑德伯格(Sheryl Sandberg)當年到Google應徵時,曾詳細地做了一張試算表,評估應徵上的工作是否吻合她所列出的條件。當時,Google執行長施密特(Eric Schmidt)給了她一句話:「如果有人給你一個火箭上的座位,別問位子在哪裡,上火箭就對了。」

【全文未完,完整內容請見《Cheers》168期
【本文由Cheers雜誌授權報導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。】

延伸閱讀
3個關鍵「養工作」,才能跨越升遷障礙
沒有瘋不瘋狂,只有敢不敢!9件非做不可的事
願意配合加班,就一定等於「工作態度良好」嗎?
葉丙成:懊悔,是我能教給學生最棒的功課
不管做什麼決定,只要跨出去,你就贏了


※更多精彩報導,詳見《Cheers雜誌網站》
※本文由Cheers雜誌授權報導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。

 


文章出自: http://etlife.tw/article.php?news=151117&channel=1有推薦甚麼鋼琴酒吧嗎?
本文來自: http://etlife.tw/article.php?news=151117&channel=1我想我愛上了酒店小姐、該怎麼辦呢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王寶玟冒搪舶盜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